老年人不能老吃素
来源:泸州新闻网 日期:2023-11-15 阅读:老年人不能老吃素_
生活中,一些老人由于畏惧血脂太高,对荤菜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饮食越平淡越好,乃至认为吃素能长寿。其实,一味吃素对老年人的健康并不是完全有益,吃得过分平淡反而会着落体质,使疾病更容易乘“素”而入。
病例1 常吃素患上贫血症
刘女士退休以后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闲了许多,人也渐渐胖了起来,但是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她的血糖和血脂都偏高。医生建议她控制饮食,并适当减肥。
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都在吃素,刘女士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开始吃素后,她的体重确切有所着落,时间长了她却发现自己的体力明显不如从前,而且还常常出现疲倦、头晕、出虚汗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原来她已患上了轻度贫血症。医生告知刘女士,她吃素的方法其实不公道注射干细胞的作用和功效。
病例2 吃素引发了心脏病
年过半百的冯老师一直信奉“饮食平淡”的原则。为此,她成了一个完全的素食主义者,不但所有动物性食品丝毫不碰,连鸡蛋和牛奶也不沾了。
就在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她忽感心脏不适,吞下好几粒速效救心丸后才得以好转。第二天,冯老师去医院救治,医生在询问了她的饮食习惯后,劝她要坚持喝牛奶,还要适当吃点肉和鱼。
释疑 不沾荤腥,易引发缺铁、低胆固醇血症
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分析说,长时间吃素,容易缺少铁、维生素B12和蛋白质,而这三种物资正是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一些素食里虽然含铁量很多,但是绝大部分属于难以被人体吸收的“非血红素铁”。
刘女士的贫血症,正是铁元素未被很好吸收所造成的。
高键同时指出北京哪个治疗偏瘫医院好,长时间素食还会致使低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体细胞膜、性激素、皮质醇等的物质基础,对白细胞活动起侧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老年妇女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低时,死亡率会增加4倍,还会直接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日本的研究者在调查南北方居民脑中风的发病率时发现,南方居民常吃肥肉等胆固醇丰富的食品,得中风的人反而比北方少吃这些所谓“有害物”的人少。低胆固醇易致脑出血性中风,是由于缺少胆固醇者的血管脆性明显高于常人,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有高血压的情况之下。
冯老师的心脏病其实是长时间素食致使的低胆固醇血症的症状,如果胆固醇长时间得不到补充,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提示 荤素搭配,体质才能不坐“跷跷板”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匡调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热、温、凉、平之分,应当和人体的寒、热、温、凉、平配对。
匡教授把人的体质类型分为6种、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和倦白光质。相应的食疗各有不同,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荤素搭配,走向哪一个极端都不对,体质都可能由于进食不科学而坐上“跷跷板”。
大量研究表明,荤菜并不是疾病的罪魁,而应该是人体摄取营养的重要来源。荤者,指鸡、鸭、鱼、肉。人体在生长发育和代谢进程中每天都需要大量优秀蛋白质和必须的脂肪酸。素食中除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品中含量均很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鱼和肉中,尤其是鱼类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优秀蛋白质和能够下落血脂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容易缺少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可知,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吃荤吃素,而在于吃甚么和吃多少,也就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否是平衡,是否是是适当。“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营养摄取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对策 老人吃什么,不是小问题
真正符合老年人饮食的应是什么?综合国内外多方面资料表明、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成份必须互补存在,有复合营养的特点。荤素相间的饮食可增加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促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完全,以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可以大米、面粉或杂粮为主食。菜肴以瘦肉(逐日50克左右)和各种蔬菜为主;逐日喝豆浆或牛奶,吃鲜鱼、虾、海带等。
而对偏爱素食的老年人来说,应常常食用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菠菜、黑木耳等。常常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例如猕猴桃、橙、青椒等,可帮助铁的吸收北京脑外伤后遗症康复医院。
在烹饪素食时,应当用铁锅而不是铝锅烹调脑溢血干细胞治疗费用。在炒菜时加点醋,也有利于铁的溶解和吸收。维生素B12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菌类和发酵性食品中,一般素食其实不含这类维生素。因此,素食者宜多吃香菇、蘑菇、木耳等菌类,和豆酱、豆豉、酱豆腐等发酵性食品。不吃鱼、肉的素食者,最好能从其他途径摄取蛋白质,如每天吃点豆制品,由于豆类含蛋白质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