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鸡蛋食用误区9大看点警惕鸡蛋食用误区

来源:泸州新闻网  日期:2023-09-18  阅读:

鸡蛋食用误区9大看点 警惕鸡蛋食用误区

鸡蛋能有甚么食用误区呀,煮着吃,煎着吃,炒着吃,吃多吃少还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说鸡蛋使用误区有点耸人听闻了吧?在此告知大家:非也。鸡蛋食用误区是被大多数人疏忽的问题,下面带大家看一看生活中经常被忽视的9大鸡蛋食用误区,希望能够引发重视。

鸡蛋食用误区1:吃未熟鸡蛋或生鸡蛋易致腹泻

鸡蛋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食品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症状。鸡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影响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鸡蛋中这两种物质没有被分解,因此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鸡蛋在构成进程中会带菌,未熟的鸡蛋不能将细菌杀死,容易引发腹泻。因此鸡蛋要经高温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人体胃肠道才可消化吸收。生鸡蛋有特殊的腥味看卵巢早衰到哪家医院,会引发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子宫内膜薄还需要治疗吗,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鸡蛋食用误区2:吃煮老的鸡蛋影响吸收

鸡蛋煮得时间太长,蛋黄表面会构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很难被人体吸收。蛋白质老化会变硬变韧,影响食欲,也不容易吸收北京北联干细胞

鸡蛋食用误区3:鸡蛋与豆浆同食下降营养价值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资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两者的营养价值。

鸡蛋食用误区4:鸡蛋与糖同煮致血液凝固

鸡蛋与糖同煮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这种物质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鸡蛋中加糖,应当等稍凉后放入搅拌,味道不减。

鸡蛋食用误区5:炒鸡蛋放味精破坏鲜味

鸡蛋中含有氯化钠和大量的谷氨酸,这两种成份加热后生成谷氨酸钠,有纯洁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炒鸡蛋时如果放入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破坏鸡蛋的鲜味。

鸡蛋食用误区6: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浸后寄存易变质

一些人常将煮熟的鸡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壳和蛋白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蛋壳容易剥落,但这类做法不卫生。由于新鲜鸡蛋外表有一层保护膜,使蛋内水份不容易挥发,并避免微生物侵入,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蛋内气腔的一些气体逸出,此时鸡蛋置于冷水内会使气腔内温度骤降并呈负压,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蕴藏时容易腐败变质。

鸡蛋食用误区7:空腹吃鸡蛋营养滋补作用大打折扣

空腹吃鸡蛋不是很好,空腹过量进食牛奶、豆浆、鸡蛋、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同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蛋白质过量积聚在一起,蛋白质分解进程中会产生大量尿素、氨类等有害物质,不利于身体健康。

鸡蛋食用误区8:过量吃鸡蛋导致血清胆固醇急剧上升

小伙子一天吃10个鸡蛋连吃五年促进心肌梗死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专家指出,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量,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有调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职工中,有些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青年人,为增加营养,一天要吃5~6个鸡蛋;有的中、小学生每天早饭吃3个鸡蛋,午、晚餐也吃1~2个;在一些农村里干细胞技术,产妇每天要吃10~15个,月子里竟吃300~450个。他们认为:鸡蛋有营养,多吃补身体。其实不然,吃得太多,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以产妇为例,一个鸡蛋约含胆固醇250毫克,10个鸡蛋约含2500毫克胆固醇。这个量,是正常摄取量的近10倍。加上,鸡蛋中富含的脂肪属饱和脂肪酸,摄取过量,必然会使血清胆固醇急剧上升,并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