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陈式太极拳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六个要点

来源:泸州新闻网  日期:2022-08-10  阅读:

陈式太极拳 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六个要点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要掌握其特点,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去找寻学习的方法和要点常常可以到达更好的效果。今天就以陈式太极拳的六个要点为大家做介绍,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并可以在后续的实践中得到运用。

太极拳看似招式简单,但实则内涵丰富,要求严格,毕竟它是主内的工夫。

1、心静神舒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应力戒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许多习练者在三个阶段易放弃,需要过3关:1是初学阶段要过为难关。初习太极,身体僵硬,动作不甚调和,易使人感觉自己太笨、无灵性,不适合习武而放弃。2是习练半年要过枯燥关。习练半年后,新鲜感渐失,逐日按时重复演练,易因感觉枯燥无味而放弃。三是一年半后要过气馁关。坚持习练一年半至两年,自感比较刻苦,然而进步不大,锐气尽失,易因气馁而放弃。

习练太极拳须做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动作柔和飘逸,柔中寓刚,形神相合,连绵不断。习练进程亦即对自己意志的磨炼过程,意刚志坚,锲而不舍,何患无成!

太极拳的练习,离不开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二、实战为准力戒花架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在世之时,曾对学生们说,陈式太极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并将有用作为衡量行拳走架正确与否的标准。陈式太极套路中的许多手上动作幅度很少,不甚美观。比如其中的一些捋法、捌法等为后手缠腕、前手制肘,两手距离要求1小臂宽,因而显得动作不甚舒展。很多习练者忽视用法要求,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演练的视觉效果,因此白费工夫,使人惋惜。

三、松肩附肘中正安舒

初学者最易出现的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肩臂僵硬,欲起手先起肘;二是肩斜身歪,弯腰低头。此两方面毛病不但易犯,而且很容易构成习惯,习练时如不严格规范,及时纠正,久之易成顽症,再行纠正困难很大,因此,皆不可轻视之。

初学太极,特别是业余习练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领会和掌握掌法要领,尤其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但是,作为动作基本要领,松肩坠肘、中正安舒是必须从始至终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的,惟如此方可避免少走弯路。

中正安舒,也是太极拳的主要思想。

四、严防尖裆稳定重心

业余太极拳习练者,多将练太极拳作为健身文娱之手段,教与学者皆不甚严格,从而导致动作不规范,虽长时间演练但进步缓慢。每见习练陈式实用拳法数年者,仍明显存有尖裆之病,重心不稳,毫无太极拳运动的柔美之感,更无走粘之妙。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要求裆开要圆,最忌人字裆,对裆部要求,洪均生曾说,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各式的根本辨别在于下盘尾骨微向后翻,它的姿式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裆部只要能开的圆,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下落,加强躯干的稳定。陈鑫也曾指出,尾骨长强穴微向后翻,这样的姿式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可加大躯干旋转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

5、步型多变转换灵活

目前,社会上教授陈式实用拳法者,多注重上肢的运动变化,而疏于对下盘的要求,致使习练该拳法者多不明下盘规范,尤其步型无多少变化,一路拳打下来,基本上都是处于正马步状态,致使步法僵硬不活、步型虚实转换不灵,严重制约着运动水平的发挥与提高。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步型多变,共分六大类,即马、虚、扑、弓、盘、独。其每一类中,又有左、右,大、小,侧、半之分。其变化非常复杂,也十分重要,不可等闲视之。陈鑫曾指出:手到脚不到,发人不奇妙。足可见练拳进程中,步型、步法的重要性。习练拳法,只有刻刻留意,处处留意,方有所得。

6、气宜鼓荡蓄发鲜明

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蓄发互变。多数教授陈式实用拳法者,只重视对外型的指导,很少触及对内气的培养、训练和劲力蓄发变化的掌握,致使习练者把实用拳法练成了太极操。

历代太极拳家所遗练拳秘诀中,多有对气、蓄、发的论述。例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太极拳解》中也明确提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摧,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等等。习练者要将桩功和其他功力训练手段放在与套路演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注意对精气神的培养,逐渐到达刚柔、蓄发与走粘灵活转换,以增进本身太极水平的不断提高。

太极惓惓理系统、完整、深奥,拳法严谨、精巧,非长时间认真钻研,刻苦习练,而难有建树。固然,也绝非不可企及,只要能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成绩!

延伸浏览:

太极拳视频 关于太极拳内劲的4字程序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系统化学习续

陈式太极拳 谈陈式太极拳的系统化练习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10大辩证关系下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10大辩证关系中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十大辩证关系上

北京有多少家做干细胞的北京看死精症哪家好北京市哪治无精比较好北京首家干细胞医院
友情链接